从价格厮杀转向“体验革命” 家电零售商 SS Audio如何做加减法?
4.0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用户终身价值网络”。
转型,是2025年以来马来西亚新山知名家电连锁卖场SS Audio掌门人David的重要议题。
一手抓销售,一手抓用户,这是所有家电卖场达成的共识。在增量市场有限的空间下,共识不代表共赢。SS Audio如何破局?
家电零售模式的进化史
在新山市知名的家电连锁卖SS Audio旗舰店内,年轻的CEO David站在LG智能空调面前,向用户演示一键触摸,可实现智能切换模式。这一幕,正是马来西亚家电零售行业从“价格厮杀”转向“体验革命”的缩影。
在马来西亚这个人口仅3300万、家电市场高度饱和的国度,传统零售模式早已陷入“内卷式竞争”——价格战吞噬利润,电商与社交媒体分流用户,线下门店“沦为”展示厅。
SS Audio掌门人David无法独善其身。如果还是等客,无疑是死路一条,但如果上门找客,如何放大自身优势?
这位曾留学英国、深谙商业底层逻辑的80后掌舵者,正以一场“加减法革命”,试图在家电零售4.0时代进行一场自我超越。
SS Audio上演一场自我“加减法革命”的三个核心是:向存量用户要市场、创建服务生态链、整合生态资源。
要深度理解SS Audio试图打造的家电零售4.0模式,我们需要梳理过去几年SS Audio家电零售模式的演变。
1.0时代供需失衡下的“坐商模式”(1990-2010):彼时,家电正处于卖方时代,消费者选择有限,零售商的竞争力仅取决于“是否有货”。SS Audio创始人以批发代理起家,依靠飞利浦、松下等品牌授权,迅速占领市场。这一阶段的本质是“渠道为王”,门店只需陈列商品,无需复杂运营。
2.0时代电商冲击与“流量焦虑”(2010-2018):Lazada、Shopee等平台崛起,线下门店客流量断崖式下滑。传统家电卖场被迫加入价格战,但成本结构劣势明显。SS Audio也曾试自建电商平台,但却发现,线上交易面临的又是流量和价格焦虑。需要流量(引流)就要支付相应的成本,这也是网上获客的必经之路。
除此以外,网购的大多数主体是价格导向。一旦线上线下店铺相同,但价格不同,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扰乱统一的价格体系。
3.0时代:碎片化时代的“注意力争夺战”(2018-2023):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重塑消费决策链。网红探店、直播带货让用户注意力极度分散,门店必须同时应对“即时比价”“体验落差”“服务同质化”三重压力。
SS Audio在这一波碎片化的消费阶段,与时俱进。与KOL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转化率和品牌影响力,但和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
4.0时代:存量市场的“体验价值战”(2024至今):当马来西亚家电市场渗透率超过90%,增长只能来自存量用户的深度运营时,David断言:未来不属于“卖产品”的零售商,而属于“卖生活方式”的服务商。SS Audio的转型,正是基于这一认知的“主动破局”。
家电零售如何做一场加减法?
加法重新定义了商业基础;减法则减少了内部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时代,SS Audio 意识到提升消费者体验并引导他们走向高品质生活并非仅仅依靠折扣——它需要从流量驱动型零售向价值驱动型零售转变。
“10% 的折扣或许能提升短期销量,但它会给你留下‘只适合打折’的品牌印象,阻碍你走向高端定位。”David说。
SS Audio 没有选择降价,而是推出了专属会员福利,从降价转向增值服务。
数据显示,SS Audio其核心用户年均消费额提升20%,而营销成本下降50%。
David的“加法战略”,围绕“人——货——场”重构。通过构建“体验飞轮”,为用户创造价值。
场景体验方面,从“陈列空间”到“生活实验室”,在SS Audio旗舰店里,用户可以体验智能交互、智能厨房、沉浸式影音做出购买决策。同时在售后服务方面和信息化方面提速增效,这正是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做加法来实现的本质。
在做减法方面,SS Audio减少参与价格战,通过淘汰认知率低、消费频次低的产品,聚焦于更有品牌效应、产品矩阵更丰富的品牌。
简单地说,目前阶段,新兴品牌和产品对SS Audio并不具有吸引力。与其需要更多的精力培育新品牌,用时间换空间,不如集中精力,把现有品牌做好,把存量客户的增值服务做透,才是更有价值的。
更懂用户才能让用户记住
SS Audio的实践,为马来西亚零售业提供了三个关键启示:
从“经营商品”到“经营关系”——4.0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用户终身价值网络”。
技术是手段人性是本质——全息投影、AI中台等技术工具,最终服务于“更懂用户”的目标。一位顾客反馈:“他们记得我孩子的过敏食谱,这比折扣更打动我。”
这场“加减法革命”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它正悄然重塑一个行业的基因。当传统模式走到尽头,唯有打破边界、回归本质,才能在红海中开辟新蓝海。“在有限的市场中,体验的深度比规模的广度更具穿透力。”目前David所做的一切,正成为这句话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