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热毯欧洲热销是假象? 真相可能低于预期
欧洲市场并没有媒体报道的热销现象。
【蓝科技观察】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国电热毯在欧洲热销的新闻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媒体报道中,称欧洲受能源危机的影响,天然气价格大涨,欧洲制造的电热毯和取暖器价格昂贵且选择少,于是不少欧洲民众更愿意从中国购买物美价廉的电热毯,需求激增,国内不少电热毯厂商们纷纷扩产。
受此消息影响,多家A股上市公司因电热毯、热泵、电取暖器受到市场关注,9月下旬,包括雪人股份、日出东方、万和电气、彩虹集团在内的多家公司股价纷纷上涨。不过,涨势较猛的彩虹集团却在股价连续几个交易日上涨之后发布公告称,电热毯的出口订单并未对公司收入产生实质影响。
事实上,欧洲市场并没有媒体报道的热销现象,更偏爱电热毯消费的绝大多数是身在欧洲的华人。
为进一步了解真相,【蓝科技】在捷克、波兰、德国以及法国与当地消费者和华人消费者沟通时了解到,欧洲本地消费者对电热毯的需求平稳,并没有媒体报道的热销现象。一方面是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与中国不同,从使用习惯上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电热毯;另一方面,欧洲国家的供暖已经开始,室内温度与往年相差并不大,完全能够满足家庭取暖的需求,不会因为室内温度低而购买电热毯。
为什么近期关于电热毯的话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上市公司掀起一波小高潮?
业内人士猜测,一方面是与此相关的企业需要借助一波热度提升股价,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企业希望借用一些概念,安抚或让投资人有长期投资的意识。
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中国企业比欧洲市场更有兴趣
关于中国电热毯的火爆谈论,多停留在北溪1号神秘爆炸之后天然气价格上涨的讨论上,欧洲居民为过冬寻找替代品,由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电热毯最受欢迎,成为了大多数欧洲人的选择,不少市场调查数据也为此做出证明。
《柏林日报》10月5日报道称,德国商品测评基金会在对比各类取暖家电后得出结论,电热毯是用电价格最便宜的取暖家电,它每小时的电价仅为0.03欧元,以当地供暖期为6个月计算,只需要25欧元。相比之下,风扇加热器等用电费用较为昂贵。该基金会指出,效率赢家其实还是空调,只是在一些欧洲国家,若要安装一台1000—2000欧元的空调还需要加上1300欧元的安装费,总价过于昂贵。
而电热毯的热销在英国零售业也有显现。据《南华早报》报道,根据英国百货连锁店约翰路易斯的数据,今年电热毯销量同比增长67%,该产品的在线搜索量增长了近470%。此外,电热毯成为今年英国亚马逊网站上最畅销的家居类产品之一。
这能不能代表欧洲值得打个问号。在【蓝科技】调查的波兰、捷克、法国和德国四个国家中,当地居民对电热毯的认同度普遍不够,甚至很多本地人对欧洲传统的取暖方式更感兴趣。
《欧洲抢购传统火炉取暖 土耳其工匠订单接不停》一文报道称,由于欧洲天然气危机,土耳其火炉制作商来自欧洲的订单爆满,一些手作工坊称,制作速度完全跟不上订单。
事实上,和电热毯相比,欧洲人对传统的取暖方式更加偏爱,喜欢电热毯的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是华人。欧洲能源紧张是事实,但并不代表全部。
欧洲能源到底紧张到什么程度,冬季取暖是一个晴雨表。以波兰为例,当更多国人认为波兰可能这个冬天很难过时,孰不知波兰民众室内已经开始供暖了。
“以往波兰在气温低于15度时,就开始供暖,但今年的确由于能源紧张,供暖延后至10月1日已经开始供暖了,而且温度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异。我所了解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波兰人购买电热毯,反而是一些在波兰工作的中国人有购买意愿。”正在波兰工作的华人赵先生说。
取暖设备需求升温但企业别做出误判
在今年6月份,捷克负责能源安全的大使瓦茨拉夫·巴尔图什卡就曾承诺,如果今年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捷克将竭尽所能供热和发电。巴尔图什卡当时向媒体记者表示:“我们基本上正面临1973年的石油危机重现……如果今年冬季供气减少,我们将焚烧我们可以烧的一切东西供人们取暖和发电。”
不仅仅是捷克,欧洲很多国家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欧洲民众肯定会寻求多种更有性价比的取暖设备,但未必是电热毯。
除使用习惯不同以外,还有很多欧洲人更倾向于选择烧煤、壁炉等。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中国电热毯在欧洲市场持续升温,但我们更愿意真实了解消费需求,不希望企业因外部影响而做出误判。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对欧洲出口的电热毯高达251万条,7月就出口了接近130万条,环比增速高达150%。除了电热毯,电暖器的出口量规模也迅速增加,今年1至8月,国内三大家电生产基地之一的浙江慈溪取暖器出口33.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欧盟15.3亿元,同比增长55.2%。
一位国内知名品牌负责人表示,往由他经手出口海外市场的电热毯大约在2-3万条,今年到现在已经达到7-8万条。但也有像彩虹集团这样的企业,表示电热毯的出口订单并未对公司收入产生实质影响。
对于中国取暖设备厂商来说,由于欧洲能源紧张而出口增加显然是一个利好。但还要看到故事的另一面,向来中国资本市场就喜欢听故事,投资人愿意为好故事买单。
比如,近两年不少半导体企业兴起,讲述“国产替代”“填补空白”的故事,获得不少投资机构的青睐。
2021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融资数额高达400多起,创下历史新高。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资本也开始冷却,对芯片企业的投资标准逐渐苛刻。
在消费电子市场陷入低潮的当下中国市场需求低迷,资本市场没有太多好标的。对于苦心经营海外市场的一些公司而言,讲述电热毯热销欧洲的故事无可厚非,但更需理性看待市场需求,一昧讲故事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