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干菜囤腊肉囤压缩饼干,这波囤粮有点硬

囤干菜囤腊肉囤压缩饼干,这波囤粮有点硬 1 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最近消费需求终于抬头了!

囤干菜囤腊肉囤压缩饼干,这波囤粮有点硬

1

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最近消费需求终于抬头了!

随着各种“囤粮攻略”的传播,带火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产品。因为搜索下单的人太多,淘宝还贴心的给这些产品加上了子目录(这本来是女装母婴等重点品类才有的待遇)。

于是我第一次知道,干菜(货)居然有这么多品种:

压缩饼干还可以选口味,有燕麦和红枣的:

我还从网友的分享中,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生活小窍门:

比如面粉过期了可以吃(长虫了筛筛也能吃);红薯发芽没有毒,实在发芽得厉害干脆水培一下让它肆意生长,就可以吃到“价值”更高的红薯叶了!

2020年初,中国农科院曾经出过一个简报,研究疫情对居民家庭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报告称当时居民主要储备的主要是新鲜蔬菜、水果及肉类,平均储存食物量为2周左右。

图源:《新冠疫情对居民家庭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与建议——基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调研数据》

现在的趋势则是,因为对封控时长缺乏信心,人们开始按月甚至按年计划食物储备,直接升到战备级别。

很多人不仅考虑到食物的保存期限,开始推荐保质期长达四年的压缩饼干,甚至还考虑到了如果长期没有新鲜蔬菜,需要储备维生素片……

每一个新冠曾肆虐过的城市,都会留下囤粮后遗症,这一点湖北人民可能最有发言权:

未来的上海人大概率也会如此:

2

“全民囤粮”除了短期拉动消费,还会带来什么长期影响?

尼尔森最新发布的《2022 年中国零售市场回顾与前瞻》显示,为了降低日杂消费支出,中国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线上比价,购买品牌认可度高的大包装产品,以及权衡最重要属性(需求),理性购买。

图源:《2022 年中国零售市场回顾与前瞻》

这三个特征,恰好与当前的囤粮需求相契合。这解释了,为何在中国家庭小型化(平均2.62人/户)的趋势下,Costco、山姆会员店等适应欧美大家庭需求的仓储式会员店,会这么受欢迎,而且随着囤粮意识的普及,可能会越来越受欢迎。

昨天,投资女王徐新求拉食物团购群的截图在圈内热传,今天的后续是,徐新的“面包”到了,其中成箱的山姆牛排颇为抢眼。

尼尔森的这份报告将消费需求按“即时/非即时”,“计划/非计划”划分成了四个象限。

囤粮需求显然属于右上角的非即时计划消费,它利好的场景和渠道,一类是价格占据优势的电商大促、直播电商和社区团购,另一类则是服务占据优势的大卖场/超市、平台电商、仓储会员、O2O渠道。

加上囤粮大包装购买的特征,一次买30公斤A家的米,可能半年内不再购买大米,BCD品牌彻底没机会了。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强势品牌凭借渠道优势份额会进一步上升。

另外,囤粮的消费习惯会让大家减少购物频次。类似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周去一次超市大采购,买回一整周的物资。如果我们按月按年储备食物,无论在哪个渠道购买食物的次数都会减少。这对盒马叮咚,包括便利店等近场零售的逻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为近场零售的逻辑,就是顺应年轻化小家庭的需求。理想的情况是让用户把盒马叮咚或者楼下的便利店当做自己的冰箱,完全不囤食物,永远吃最新鲜的。然而这次疫情,给了冰箱空空的年轻人当头一棒。

前两年短保食物流行,我每次买可生食鸡蛋只买6个,极限是15个,因为再多买,没法在推荐期限里吃完就失去意义了。但现在的囤货需求是反其道而行之,不要短保,就要长保。所以我也恢复了买普通鸡蛋,一次至少买30个,甚至60个也不在话下。消费者从短保选回长保,这当然是消费降级。

不过近场零售依然很有意义,毕竟计划性消费无法应对突发情况,在必需品出现短缺时,大家会希望能在15分钟生活区内补齐,避免更多的人员流动和陌生接触。近场零售依然可以和消费者保持高频接触,只是因为囤粮的需求透支,客单价会更难提上去。需要在运营上更加精细化,找到利润空间。

图源:《2022 年中国零售市场回顾与前瞻》

总结一下,囤粮会加速渠道分化,食品类渠道竞争会更激烈,每个渠道只有把特定优势不断强化才有竞争力。

比如近场零售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便捷,消费场景是15分钟生活圈内的必需品;电商大促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价格,消费场景是计划性需求(囤货)。顺便一提,这两年平台在大促上其实有点搞偏了,都在重点推新品,但今年囤货需求大概率会再次占据主流。

3

专业分析讲完了,再说点题外话。

都说上海这次不是缺货,而是缺人,是配给制效率跟不上导致的,一边是菜堆在那里烂掉,一边是大家困在家里饿的嗷嗷叫。只要封禁结束,允许超市卖场营业,马上就能恢复正常。

既然不是食物短缺,人人做此战备储粮,其实有点不理智。相信疫情最终平复后,我们也能渐渐回到正常生活轨道,敢于让冰箱空着。但现阶段,人人都对未来缺少把握,如果囤粮能让我们找回一些安全感,倒也不失为一个积极的行动策略。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部1999年的老电影,《超时空宠爱》。讲述的是冷战时期一个聪明而偏执的科学家,因为担心核战爆发,为家人修了一个超大的地下防空洞,因为一场意外,科学家误以为核弹打来了,带着怀孕的妻子躲进防空洞,科学家的儿子就这样在防空洞出生,并长到35岁。最终,因为儿子对世界依然抱有相信和期待,带着他们走出了防空洞,重新融入社会。

在当下的环境看这个故事,会发现它很像一个隐喻,无论在多么严峻的威胁下,人类社会只有相信才有希望。

本文由艾什笔记 作者: 调皮电商 发布或转载,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更不对您的投资构成建议。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2
上一篇:大尺寸电视随意比!海信“大屏节”集结30余款爆品来袭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