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撰文|王长胜 “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叔本华: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撰文|王长胜
“在这世上,除了极稀少的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叔本华这样写道。这是一本被当成鸡汤的哲学书,也是叔本华仅有的一本通俗易读的作品。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之一。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其思想主要受柏拉图、康德和印度佛学的影响。
西方传统的哲学思路,要么认为世界不依赖于主观而存在,要么认为世界完全依赖于主观而存在。但叔本华的思路则完全跳出了唯物或是唯心的窠臼,指出了第三条路。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叔本华有两个重要论断。
第一个论断是:世界是我的表象。意思是世界其实由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而存在,“两者存则共存,亡则共亡,双方互为界限,客体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处”。
第二个论断是: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即生命意志,一种盲目冲动的力量,一种不断产生欲求的力量。一个欲求满足了,又有新的欲求,生生不息。所以,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
记得上大学时,第一次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觉得叔本华的思路和佛教的思路很相似。又找来《叔本华传》,据说,叔本华的书房里,放着一尊佛像,以及康德的塑像。哲学史上,常常认为叔本华是第一个将东方思想融入欧洲现代思想的哲学家。
关于人生本质为“苦”的思路,二者不谋而合,但是,在如何解脱这一点上,叔本华与佛陀有了不同的指向。
佛陀的终极指向是《心经》中的关键词——“五蕴皆空”,并围绕如何达到“空”而建构了一个既思辨又实证的宏伟体系,凡人要想真正悟道,难于上青天。而作为哲学家的叔本华,更趋近现实人生的考虑,着眼于尘世间的幸福如何获取,并且给出了普通人颇为可行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身外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在《人生的智慧》中,叔本华保留了三分法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差别取决于以下三项不同的内容:
第一,人是什么:可以用“个性”一词来概括,广义的“个性”包括了健康、力量、外貌、气质、道德品格、智力和教养。
第二,人有什么:即外在财产和一切占有物。
第三,人在他人的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向外界呈现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而他人看法则是基于这个人已经获得的荣誉、社会地位和名声而来。
叔本华认为,“人是什么”对人类幸福与不幸的影响才是最关键的。这是既定事实,也是他内心是否感到满足的直接根源;一个人内心满足与否,取决于他的情感、欲望和思想的共同作用,财富或是他人的眼光只是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规划和安排,起到了间接调节的作用而已。
“所有的事实都说明,对于幸福来说,人生中的主观因素要比客观因素重要得多。健康比其他幸福重要得多,所以有人说,宁做健康的乞丐,不做多病的国王。”这也就是为什么相同的外在环境或外部事件,对两个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便是在无限相似的条件下,每个人都还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类有两大最常见的愚蠢,第一是“不是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求幸福,而是在别人看待‘他是什么’中寻求幸福”,也就是说,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为别人而活。第二是牺牲健康去谋求别的东西,不明白一个健康的乞丐比一位多病的国王要幸福得多。
区别于佛陀把人生总结为“八苦”,叔本华则更简明地指出,人类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这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存在,一是外部的或客观的,一是内在的或主观的。匮乏的环境和贫穷会导致痛苦;而一个人衣食无忧,那么他就会无聊。
当我们足够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我们就接近了另外一端,也就是说,免得了痛苦却免不了无聊,反之亦然。实际上,生活就像是钟摆一般,在这两端之间或激烈或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要么无聊,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所以,一旦对人或是人性有了认识与了解,他就会回归质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处于痛苦另一端的人,那些智商不够、情商不足的人,一旦从贫困的痛苦中稍稍解脱出来,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消遣和社交;纵情人生,只为了逃避自己——人一旦独处,自身固有的东西就会显现出来。
由此,叔本华得出一个看似很悲观的结论:人生,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并不多。
众所周知,叔本华的一生是孤独的。大部分读者可能会将叔本华的观点定义为悲观,但是,我更认可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人生的智慧》,看书名就觉得很鸡汤是不是?实际上,确实很鸡汤,但很有营养。书里的论述和道理,看似也很浅显易懂,但知易行难。不过,比起佛陀的“空”来讲,还是要可行得多。
我几乎每年都重读一遍这本书,常看常新,每次的领悟都不甚相同。当今情势,内外皆迷,重读此书,不胜唏嘘。古人诚不我欺也。
不知道从何时起,脑子里出现这样一句话:不要真的出家,但要常怀一颗出家的心。后来各处搜索,又找不到出处,亦不敢据为原创,写在这里,与君共勉。
行文至此,读者或许纳闷我为什么突然写这样一篇文章。起源于拼多多发起的一项大型正版图书补贴计划——第三季“多多读书月”。4月20日起,在拼多多搜索“多多读书月”,即可进入活动界面,抢购平价正版好书。
“多多读书月”是拼多多于2021年4月发起的一项大型知识普惠行动,联合国内主流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作家等,推出一系列专项活动,建立亿元级读书基金,对优质、经典图书进行源头直补,带来更多平价正版好书,也希望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更广大的消费者。
在一年时间里,“多多读书月”成立百人专项小组,在2021年4月、8月,2022年4月三次发起官方补贴活动,投入重点流量资源,推出了支持作家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并联合出版界发起平价正版公益联盟。
除线上专属活动界面外,在第三季“多多读书月”期间,“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将持续联合地方政府、主流媒体、作家走入陕西、贵州、四川等中国最偏远地区中小学,为山区的孩子带去阅读和知识。
“阅读是我们人生中为数不多完全可以由自己把控的几件事之一,也将是真正决定你未来是谁的关键因素。你想开启一个怎样的人生,决定权在你即将打开的那些书中。” 这是“为你读书”携“众声创作者计划”作家、历史学者张明扬走进贵州黔东南时给剑河县第二中学的学生们留下寄语。
我真的相信,这句话很可能会种在某些同学的心里,并且足以影响其一生。
无论如何,读书,都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之一。
再次感谢拼多多的“多多读书月”活动邀请我荐书。《人生的智慧》一书原价42元,其他平台几乎都是原价销售,拼多多百亿补贴之后,仅售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