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依靠半导体业务还能杀回马枪吗?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百年企业日本东芝,再适合不过了。回望整个20世纪,东芝是日本的国民品牌,更是日本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全球家电、半导体、电脑等多个领域也算独占鳌头。然而,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百年企业日本东芝,再适合不过了。
回望整个20世纪,东芝是日本的国民品牌,更是日本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全球家电、半导体、电脑等多个领域也算独占鳌头。
然而,时移世易,百年企业,一朝解体。
今年2月,东芝集团再次宣布拆分,将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和半导体设备两家公司独立运营,这是继东芝集团在接连卖出家电、医疗器械、电视、个人电脑等一系列业务之后的又一次拆分。
破釜沉舟,东芝在做最后的挣扎。随着半导体短缺的影响,全球各个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半导体增量市场边界在扩散,市场需求激增,而谁能满足市场需求,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
或许,这是东芝独立运营半导体设备业务的核心之一。
第一,东芝在半导体设备业务上拥有雄厚的实力。
目前半导体公司是东芝唯一盈利的模块。财报显示,2021财年上半年,东芝电子设备和存储业务在各项业务中净销售额最高、增速最快:当期这一业务净销售额达到38.7亿美元,同比增长33.6%,占总净销售额近三成。
由此可见,半导体给东芝“造血”能力不断加强,这与其长久积累的科研实力密不可分。
首先,以功率电子产品为例,现在的东芝半导体,有一部分核心的业务—功率电子产品。据英国调查公司Omdia的数据显示,2020年世界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合145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至约173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
从宏观市场来看,近年来,全球碳排放被严格限制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市场上对功率元器件的需求猛增。作为老牌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东芝半导体自然不甘落后,迅速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布局。
据悉,东芝将投资约250亿日元,在石川工厂设立新的生产线以加大功率设备的投入,将其产能提高2成。以此推动公司的功率元器件生产从200mm晶圆向300mm晶圆演进。
要知道,东芝扩产的300mm的晶圆,与行业内大多竞争对手使用200mm晶圆做功率半导体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顺利推进,那么东芝则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上势必会再登一高度。
其次,从IC芯片产品来看。东芝在2021年就已经研发出了用于供电系统新一代“功率半导体”的稳定控制技术。其中能抑制噪声发生的IC芯片就是最核心产品。据悉,与此前一代技术相比,新开发的IC芯片可最多将噪声降低51%,按驱动电机时的电力损耗来计算,能比采用以往的情况减少25%。此外,如果发生短路等事故,IC芯片能迅速实施自动保护,防止破损。
第二,东芝在NAND闪存业务上与三星仍有差距。
据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8年,东芝在半导体市场排名,从第三名连续下滑至退出前十。从2018年,贝恩资本收购了东芝存储,并于次年改名铠侠开始。铠侠开始活跃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并于2020年交出了102亿美元的成绩,以30.4%的增长率从2019年的14名冲到第九名。
由此可见,东芝旗下的铠侠公司是极为优质的资产。NAND闪存业务也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制造商,是日本现存为数不多的存储芯片厂商,对东芝乃至日本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东芝在此业务上始终被三星超越。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三星电子仍是全球第一大NAND闪存供应商,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在NAND闪存市场的份额高达33.5%,远高于其他厂商,市场份额第二的则是由东芝闪存业务发展而来的铠侠,市场份额为18.7%,较三星电子低14.8个百分点。西部数据、SK海力士和美光紧随其后,按研究机构给出的销售额及市场份额计算,一季度三星电子NAND闪存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49.65亿美元。
不仅如此,在全球芯片如此短缺的情形下,三星和美光科技、SK海力士在NAND产品更新换代上已经超前布局。
与这些巨头抢跑势头相比,东芝似乎略显疲惫。要知道,东芝早在1989年在市场上第一个推出了NAND闪存架构,在此后长达几十年中,一直稳居第一宝座。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一些后起之秀纷纷加码并超越东芝。对目前处于资本动荡的东芝来说,无疑是迎头一击。
因此,东芝将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和半导体设备两家公司独立运营,是希望在半导体行业重拾往日雄风。一方面芯片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求大于供;另一方面是东芝有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在这一波半导体产业红利面前,东芝不愿意失去机会。
分拆上述两个公司,东芝还能起死回生,重拾往日的辉煌吗?我们只能把答案交给时间。
(图片来源:大作)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未经授权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