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高管马来西亚调研,它未来只有三种出路
松下曾经在马来西亚有多受欢迎,如今就有多尴尬。
2024财年在马来西亚净利润亏损50%的松下电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此前少见的松下总部高管率队在不久前调研马来西亚市场,拜访重要经销商。
此行,松下高管试图寻找新的解药或一剂良方,挽救岌岌可危的松下电器。
松下电器的“症状”是亏损严重——截至 2024 年12月31日的前九个月,其收入为 6.432 亿令吉,与2023年同期的 6.982 亿令吉收入相比减少 5500 万令吉。
与2023年同期的 7500 万令吉税后利润相比减少 3800 万令吉,降幅为 50%。
对于一个老牌知名企业而言,松下曾经在马来西亚有多受欢迎,如今就有多尴尬。
难回巅峰
1965年,松下(Panasonic Manufacturing Malaysia Berhad )在马来西亚雪兰莪沙亚南建厂,生产包括风扇、吸尘器、电子淋浴器等产品,成为松下在本地的重要制造基地。
此后,松下开始在马来西亚有长达三十多年的持续增长。尤其是1900~2000年,是松下电器的辉煌时期。
这一时期,松下以强大的品牌认知和服务网络,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更是用户值得信任和可靠品牌的代名词。
进入2000年以来,韩国家电在马来西亚快速增长,成为稀释松下及其他日本家电的主导者。此后,随着中国家电品牌的渗透,包括松下在内的日本品牌进一步走弱。
难回巅峰的不止于松下电器。索尼,夏普等在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同样逐年下降。
“如果说20年前日本家电失去的份额被韩国品牌抢占,如今,包括韩国品牌在内的份额下滑,是被中国家电挤压了空间。”一位资深家电经销商说。
未来三种出路
松下高管在马来西亚调研,折射出松下电器海外市场的困境。实际上,马来西亚只是一个缩影,在全球范围内松下电器业务都面临极大压力。
以电视业务为例,今年2月,松下电器宣布出售其电视业务,解散现有公司架构,并将其业务拆分为多个独立子公司。这种分解凸显松下电器业务的窘境。
在马来西亚,松下电器较为尴尬。以松下电视为例,来自南马的经销商透露,比如同样65吋的电视,松下批发价格都要超过2000马币,而海信和TCL的零售价格都低于2000马币甚至还可以更低。显然,松下电视缺少竞争力。此外,松下空调、洗衣机、冰箱以及小家电和生活电器都面临同样的局面。
并非松下电器质量不好,而是无法和中国品牌抗衡。中国家电的供应链、执行速度和工作效率都已经成为核心竞争优势。
一位资深经销商认为,松下电器未来在马来西亚只有三条出路:
一是松下电视马来西亚品牌授权;二是现有松下家电业务进行结构调整,剥离亏损严重的产品线,保留利润高、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三是如果未来几年仍持续亏损,不排除白电业务有品牌授权的可能,通过收取品牌费用,保存松下品牌最后的体面。毕竟,松下品牌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力。
其实,松下电器在马来西亚的表现不是个例,而是日本家电业的共性缩影。在整体业务承压时,不是产品结构调整就可以扭转局面的,而是面对中国家电品牌集体进入规模增长和“海外占大头”的策略时,日本家电无力扛起增长的大旗。
风水轮流转。
松下电器被边缘化,是商业迭代的必然,更是中国家电全球化时,用技术、供应链和效率构筑的护城河,成为日本家电难以逾越的鸿沟。
今天的松下电器无法重返往日的荣光,家电板块何去何从,未来三年或许有大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