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净菜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吗? 又一个“真香”案例或正在上演
后疫情时代,大众对长期居家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认知,在家做饭也回归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在此环境下,预制菜、常温净菜等,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大众视野。据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
后疫情时代,大众对长期居家生活有了新的体验和认知,在家做饭也回归到很多人的生活中。在此环境下,预制菜、常温净菜等,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大众视野。据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在C端市场的规模将占比接近30%。
但发展时间尚短,这一新品类也有自己的发展短板尚待解决,例如常温净菜凭借其“常温囤货”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但在西方已非常成熟的复鲜工艺,在国内却成为阻碍其大规模普及的重要原因。如何避免“南橘北枳”的情况出现,是当下常温净菜逐渐火热背后亟待解决的众多难题之一。
常温净菜的前世今生 为餐桌带来更多想象力
预制菜可按照加工需求和呈现形态分为即食类,成品可开袋即食,例如罐头、泡椒凤爪;即热类,成品打开简单加热即可食用,例如包装好的北京烤鸭;即烹类,深加工半成品简单加热并加入熟料调味,例如椒盐排骨;即配类,半成品需经过烹饪并调味,例如生鲜净菜等。而常温净菜是在预制菜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物种”,可长期常温存储,涵盖内容丰富,预制菜的几种形态兼而有之。
历数预制菜的发展脉络,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1920年,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试制成功,60年代各种类型的预制菜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经营;70年代末,预制菜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日本大放异彩;90年代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进入我国,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开始,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此时中国的预制菜行业才开始萌芽。
2014年,预制菜开始进入首个快速发展期,众多资本开始陆续入场,但主要集中在B端市场,预制菜在商务场所得到越来越广的普及;2020年起,受到疫情影响,线下销售受阻、宅家经济、懒人经济爆发,多种因素催化了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爆发,常温净菜作为在时间上更具灵活性的产品,相比部分预制菜更能满足囤货需求且不占宝贵的冰箱空间,开始被中国消费者认知和接受。
当然,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工业化生产水平的提升。但与B端市场靠降本提效的驱动力不同,C端的发展主要是市场需求的增长,让预制菜和常温净菜也开始成为消费者居家饭桌美食的来源之一。
据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2017-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2022年预计达到4152亿元,并将继续以20+%的增速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内或将达到万亿市场规模。
“背靠大树”的常温净菜 打破年轻人认知边界
汇总消费界、柠檬品牌社、中商产业研究院、艾瑞咨询等研究报告发现,在C端市场,一二线城市需求旺盛,占比达到80%,22-31岁的年轻人占比最高,达到43.6%。而“节省时间”以72%的绝对优势成为C端消费者TOP1购买预制菜的原因,其后依次是“美味”、“不喜欢做饭”、“健康”和“不会做饭”,占比分别为37%,30%,27%和25%。
在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年轻人购买预制菜更关心的还是口味,“难吃”成为重点吐槽方向,即热类预制菜是重灾区,而即配类净菜则可能在烹饪小白的手中无法达到期待值。同时,在存储上,需要占用冰箱空间、生鲜类保质期短的问题对学生党、冰箱空间有限的租房党都是不小的挑战;配送上,渠道能力和配送能力,以及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对预制菜的配送及送到后的状态也是极大的考验。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常温净菜凭借方便快捷、美味健康、常温存储和长期保存四大特点从众多预制菜中脱颖而出。但仅靠常温净菜,也仍然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有待突破,最具代表的就是食材复鲜工艺,虽然在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早已普及,但因要求严苛,国内目前主要应用于B端商务场合,C端消费者在家中厨房很难还原食材本味,其中还受个人烹饪技术限制。
令人欣喜的是,添可的食万系列已经给出了由食万3.0智能料理机和食万常温净菜的组合式整体解决方案。添可食万常温净菜是常温存储,免切配洗,品类齐全的精品净菜,基于食万智能料理机研发,简单好吃烹饪快,方便囤货,而且种类丰富,覆盖三餐、下午茶和夜宵全场景。
添可食万3.0智能料理机则首创全链路智能化烹饪闭环,能够实现自投料、自烹饪、自清洁,是食万常温净菜的最佳“CP”。食万常温净菜一撕一倒,食材下锅,食万3.0自动复鲜、投料、快速烹饪,化繁为简,30分钟完成4菜1汤。
常温净菜方兴未艾,是顺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新品类。而其中的代表,添可食万常温净菜则“背靠大树”,在实际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同时,也以颠覆年轻人对厨房、烹饪、预制菜固有认知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在快节奏生活下平衡工作、生活和娱乐的可行性方案,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