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行业的全屋智能比,海尔的全屋智慧全在哪儿?
几年前到朋友家中做客,一件事让我觉得当时智能家居其实并非“全”能。 起因是电视声音突然变大,当我俩想把音量调小点时,却发现遥控器没电了。就在朋友第一反应去找电池时,忽然注意到电视旁还有台颇有年头的智能音
几年前到朋友家中做客,一件事让我觉得当时智能家居其实并非“全”能。
起因是电视声音突然变大,当我俩想把音量调小点时,却发现遥控器没电了。就在朋友第一反应去找电池时,忽然注意到电视旁还有台颇有年头的智能音箱,然而他用尽标准普通话喊了好几次,这位“智能管家”却都没听懂。情急之中他又想起还有一招,于是打开手机翻找遥控电视的APP,最终试了四个后才压制住了电视的嗓门......
这种脱离使用场景,单一硬件只会在特定硬性指令下的“听话”,是很多初期智能家居体验者的真实生活。无论是一台音箱指挥家电,还是多个APP遥控设备,这种不能与生活达成双向奔赴的体验,本质上还是一场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错配。
可见想让用户体验到更全能的智慧家,行业依然还有场硬仗要打。试看目前国内领域,无论是华为、小米、海尔智家都率先走出了“全”的不同道路,有的全在连接,有的全在产品,也有的全在场景......这些不同品牌所瞄准的“全”到底有何区别呢?今天我们就基于各维度上的差异化体验,来进行一次详细探讨。
华为再秀连接“肌肉”,意欲瞄准ToB
先说通讯起家的华为,是近几年才开始侧重于全屋智能领域,而且一入局就找好了自己“做连接”的定位。不难理解的是,华为扩大鸿蒙生态是品牌的战略刚需,因此它的全是瞄准了高集成和可拓展的互联互通能力,便于为其他传统品牌赋能。
在今年华为的全屋智能家居春季发布会上,新升级的“1+2+N”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正式亮相。简单来说,它的核心是有一台全屋智能主机SE,及一套全屋PLC布线、一套Wi-Fi6+无线交互网路,这样的“一机两网”可以在鸿蒙生态下实现全屋互联,并通过华为的“中控家族”让全屋设备交互集中化。如今超1900+品牌伙入驻,4500+智能单品可以接入。
华为这套打法几乎明显偏重于B端市场,因为大部分用户对全屋智能布线认知不充分,很难脱离专业人士来独立完成,且用户体验的也不是华为自产的家居家电,可能存在风格不统一、售后无门等情况。再者说,当华为这套硬件选择利好“前置”及“工程端”的时候,就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局改”市场的主动权。但好处就是鸿蒙生态的拓展能力,也就是说这套全屋智能,未来很可能会影响你的出行、工作等等。
小米依旧升级“全家桶”,一招通吃
很有意思的是,小米一直在坚持“硬件输出”的打法,中低端的产品定位瞄准也一直是C端用户市场,毕竟对小米而言想要多覆盖市场,走量才最实在。
同样是春季战略新品发布会,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科技带来了“1=N44”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全新亮相的云米HomeMap通过4大能力和4大服务,将超60种“全家桶”产品设备进行灵活组配,囊括了智能手环、智能门锁、冰箱、洗衣机等等,生态链矩阵日趋完善和多元化。
对大部分用户而言,门槛低、风格统一、可自由搭配是选择小米旗下产品的主要原因,且无线组网的灵活性质,无论是前置还是后置都有很大选择空间,换言之就是用完了可以换。但相对而言,碎片化的硬件组合也有弊端,就是在具体场景下用户却很难形成整体感,比方说想要看个电影,得先语音控制灯光变暗,再遥控打开电视,然后再语音控制空调,零食掉地上再用APP打开扫地机器人......
海尔智家全屋智慧,以场景形成区隔
海尔智家作为从2006年率先入局的老玩家,打造了从前置到后置的全链路服务体系。就拿旗下场景品牌三翼鸟来说,集合了家居、家装、家电、家生活一体化能力,为用户提供了全场景一站式智慧家定制服务。而这里所说的“场景”,就是其不同于行业发力硬件的独有打法。
在5月10日刚开的发布会上,海尔智家三翼鸟就通过发布“1+3+5+N”全屋智慧全场景方案及智家大脑屏,展示了在场景和智慧方面的“话语权”。具体而言,“1”是指智家大脑,它最核心的承载是智家大脑屏,具有行业首套分布式场景屏、全球首个场景屏、行业首款智慧双屏3个特点;“3”是全屋智能、全屋用水、全屋空气系统;“5”则是智慧厨房、智慧客厅、智慧阳台等五大智慧空间解决方案;“N”就是包括美食烹饪、舒适睡眠等各种场景的定制化体验。
那么跟行业以智能单品为主的“全屋智能”相比,三翼鸟“全屋智慧”有什么不一样呢?首先它不是只聚焦互联互通的智慧产品,而是可定制的全场景方案;而且也不是需要人发号施令的浅层控制,是能自然交互的深层交流;更不需要多次唤醒、沟通的复杂操作,能主动理解人的需求的智慧服务。如此一来,不仅能满足风格一致、个性化口味等需求,也会让衣食住娱的场景化体验感更强。
结语
综上可见,如今人人可用的智慧家落地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未来户户“标配”的智慧生活,需求“适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智慧场景方案的出现不仅切实解决了体验碎片化问题,更成为了多元底层技术的融合剂,与传统提供硬件的打法形成错位竞争优势。
品牌的不同打法,为用户和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智慧生活能全方位适配自己、什么样的战略思路和平台值得入局,相信这篇文章结束后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